查看原文
其他

人文关怀大讲堂|听张文宏讲抗疫

人文能建 2021-11-19

心手相连,共克时艰

本期“人文关怀大讲堂”

得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大力支持

我们将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

关于疫情期间如何进行身心防护、

避免新冠肺炎轻症转为重症

以及中医药“治未病”、

中西医结合等方面的观点

编发给大家特别是境外员工

为科学防疫提供专业指导





 身居海外的国人要戴口罩、勤洗手、少出门 

除了中国对疫情控制的比较好以外,现在世界各地整体的疫情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,到目前为止,我们还很难预测国际上的疫情什么时候能结束。

在海外继续工作生活的国人,要尽量待在家里,在社交时跟别人保持一定的距离,在人群聚集的时候尽量戴口罩,同时还要勤洗手。我相信这几点做好以后,对我们防治疫情是非常有用的。


 避免轻症转成重症,关键是充分的营养 

在上海,我们发现有个病人从国外输入以后,很短时间内变重,然后插管。后来我发现这一批回来的人,打工的人比较多,回国途中没有好好吃东西,然后心情也不好。这种病人营养条件差,是轻症转重症最主要原因,他们营养极度缺乏。

避免转成重症,关键是充分的营养,充分的能量产生抗体。感染生病后最重的是第7—10天,如果这段过程中靠充分的蛋白质,就能产生抗体。靠吃粥、吃咸菜你就麻烦了,这样抗体是出不来的。

如果已经生病了,只要胃口允许,就要用充足牛奶、鸡蛋来保证,肉、鱼都尽量补给。蔬菜水果也都要吃些。万一家里人感染,最重要的就是营养,这个做好了,大多数人可以把病熬过去。

什么时候直奔医院?觉得自己呼吸有困难,轻重症最大区别是是否呼吸困难。如何知道自己呼吸困难?可以这样判断:能不能拿着小东西连续走路200米气不喘?从1楼走到2楼当中不停歇,是否可以?如果这些动作完不成,肺里一定有问题,要马上去医院。


 八成居家隔离者不需要去医院 

轻症患者居家隔离时遇到最大的问题是心理问题,非常恐惧,感觉得了这个病和世界末日一样。实际上,80%的人是不需要去医院的。

如何打破恐惧?第一,要有很好的心态。95%的年轻人可以在家里解决问题,即60岁以下的人病死率是极低的,除非有基础疾病;第二,调节好睡眠;第三,营养要调节好。只要做到这三点,在家里修养7-10天,一般都可以突破这个疾病。

但有一种情况需要去医院——有明显的肺部损害,即表现为力气不够。比如做一点点家务事,就觉得有点喘。这个信号是很明确的,要第一时间就诊,接受氧气治疗。
 

 中医方舱零重症,对可能存在的第二轮疫情有指导意义 

此次疫情防控期间,上海充分贯彻了中西医结合诊疗建议方案,中医“治未病”的思想在早期对疾病进行干预、防治。

以中医药为主导的江夏方舱团队实现了零重症,这是非常令人欣喜的结果,这对于后期可能存在的第二轮疫情,有着指导性意义。

疾病的严重化,高死亡率是给大家造成恐慌的重要原因。整个疫情的防控,把疾病控制在早期,如何阻止轻症病人向重症发展,是中医非常独特的治疗思想,也就是中医“治未病”。
 

 中西医结合治愈率高,有了中医思想,我们能走得更远更好 

中医药在新冠肺炎防治中取得的成绩仅仅是个起点。从细菌、病毒的发现开始,西医传染病学的发展仅100多年的时间,但张仲景或其他专家有关中医“治未病”的思想已经传承了几千年。

在新冠肺炎防控过程中提倡的“四个早”,这些防控思维在中医几千年的发展中就有很好的体现,相信有了此次新冠疫情中西医的融合,以及中西医结合的思想,相信今后在中医现代化、科学化的过程中,在我们自己中医防疫思想的支持下,可以走得更远。




张文宏,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、党支部书记 ,主任医师、博士生导师 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、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常委。张文宏长期从事感染病与肝病专业的临床研究。2020年2月,入选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。



重要启事

“人文能建”微信公众号

正式上线与大家见面了!

"人文能建"是“中国能建”的姊妹篇

是公司重要的线上学习交流平台

将开展在线学习培训

宣传科学与人文精神

推进企业文化建设

传播正能量,提升软实力

展示中国能建品牌形象


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

关注“人文能建”










人文关怀大讲堂|王进喜与铁人精神

点击图片查看原文



编辑:中国能建新闻中心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